2025年8月24日,成都车展以“领潮而立,向新而行”为主题启幕,但展馆内却少了往日的“豪华身影”——阿尔法·罗密欧、捷尼赛思、英菲尼迪等8大传统豪华品牌集体缺席,保时捷、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展位面积大幅缩减。这一现象背后,是传统豪华品牌在中 国市场面临的深刻转型压力,也是中 国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缩影。
电动化转型迟缓:豪华品牌的“致命伤”
传统豪华品牌在内燃机时代的性能优势,正被中 国品牌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颠覆。以英菲尼迪为例,其2023年仅推出1款纯电概念车,量产计划延迟至2026年,而同期比亚迪已实现全系车型电动化。保时捷Taycan虽为纯电车型,但续航里程仅450公里,智能驾驶功能落后于比亚迪仰望U8,导致其2025年上半年在中 国销量同比下滑28%。
市场策略调整:从“重资产”到“轻量化”
面对销量下滑与成本压力,豪华品牌开始转向更高效的营销模式。雷克萨斯中 国副总经理陈忱透露,品牌正将资源向线上数字展厅和城市体验中心倾斜,传统车展的转化效率已从2019年的18%降至不足5%。本届成都车展,豪华品牌展位费收入预估减少1.2亿元,直接冲击了车展的商业逻辑。
消费逻辑转变:从“品牌溢价”到“技术体验”
中 国消费者购车逻辑已从“身份象征”转向“价值优先”。2025年上半年,30万元以上车型中自主品牌占比达38%,较2021年提升27个百分点。比亚迪仰望U8凭借“浮水技术”和城市NOA智能驾驶系统,上半年销量达1.86万辆,同比增长120%。而传统豪华品牌的“燃油车优势”在电动化浪潮中逐渐失色。
车展生态重构:自主品牌成为“新主角”
本届车展,自主品牌展位面积同比增长45%,红旗、蔚来等通过沉浸式体验吸引观众。比亚迪包馆展示“天神之眼”智能驾驶系统和“兆瓦闪充”技术,蔚来设置“用户共创体验区”,展现中 国品牌在电动化、智能化领域的创新实力。
成都车展的“豪华品牌缺席”,标志着传统豪华车时代的落幕,也预示着中 国汽车市场“新秩序”的建立。当展馆内的马达轰鸣逐渐被芯片运算的无声竞赛所取代,传统豪华品牌需加速电动化转型,重新定义“豪华”内涵,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避免被边缘化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