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24日,水利部针对广东、广西、海南三省区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,这是今年入汛以来第15次针对南方地区的防汛部署。此次响应基于气象水文部门的精准研判:受热带低压与西南季风共同影响,三省区未来72小时将迎来持续性暴雨,粤西沿海、琼东南部累计雨量或达300毫米,北流河、南流江等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。
应急响应:四级联动织密防御网
水利部会商指出,当前防御重点在于“三预”:
预报精准化:利用“水利一张图”系统,实时监控三省区132个水文站数据,对超警站点每2小时更新一次预警信息。
预案精细化:要求三省区水利厅提前启动水库群联合调度,广东长湖水库、广西百色水库已开始预泄腾库,海南松涛水库将下泄流量控制在500立方米/秒以内。
预演实战化:通过数字孪生平台模拟洪水演进路径,指导地方提前转移低洼区群众,湛江霞山区、海口美兰区已设置23个临时安置点。
历史参照:极端天气下的防汛挑战
对比2022年“暹芭”台风期间的数据,本次降雨强度虽略低,但持续时间更长。粤西地区土壤含水量已达饱和状态,山洪灾害风险等级较往年同期提升40%。水利部特别强调,要吸取2020年广西乐业县山洪致死事件教训,严格落实“包保责任制”,确保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有专人值守。
科技赋能: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
本次响应中,无人机巡堤、智能水位计等新技术广泛应用。广东水利厅投入12架搭载红外热成像的无人机,对大湾区1500公里堤防进行24小时不间断排查;广西在钦江流域部署的50套声波测流仪,可实时监测0.1米级的流量变化,数据直接接入自治区防汛指挥平台。
民生保障:筑牢最后一道防线
三省区已组建2.3万人的应急抢险队伍,储备编织袋120万条、冲锋舟480艘。海南特别建立“1小时应急物资投送圈”,在文昌、万宁等台风易袭区前置救生衣、发电机等物资。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负责人表示:“Ⅳ级响应不是终点,而是绷紧防汛弦的新起点,我们将用最严密的措施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”
这场与洪水的赛跑,既是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检验,更是对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理念的生动实践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