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暑期,安徽合肥的蔚来第二工厂迎来一批特殊访客——来自全省的中学生在工程师带领下,通过模拟产线体验智能汽车制造全流程。这是安徽汽车产业与研学旅游深度融合的缩影。依托依托奇瑞、江淮、蔚来等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,安徽正以“科创+研学”为支点,撬动产业升级与教育创新的新支点。
产业优势奠定研学基础
安徽汽车产业集群效应显著:合肥集聚蔚来、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,芜湖形成奇瑞“技术出海”基地,安庆布局氢燃料电池研发中心。2025年数据显示,全省汽车产量突破230万辆,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40%,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达35%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完整的产业链条——从冲压件到智能驾驶算法,从电池电芯到换电设施,为研学提供“可触摸的科技”。
研学场景:从车间到实验室的沉浸式体验
在江淮汽车技术中心,学生可操作虚拟仿真平台,模拟碰撞测试;奇瑞“黑灯工厂”开放夜视产线,展示AI视觉检测系统;蔚来合肥基地推出“换电体验站”,让参与者亲手拆解换电模块。更创新的是“产学研”联动模式:中 国科大与车企共建“智能驾驶实验室”,学生研学成果可直接应用于车企预研项目。
政策驱动与市场响应
安徽省文旅厅联合教育厅发布《汽车科创研学基地建设指南》,认定首批12家示范单位,每家获50万元数字化改造补贴。携程旅行数据显示,2025年暑期安徽汽车主题研学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210%,其中“三天两夜工业研学营”“新能源工程师亲子体验日”等成为爆款。
双向赋能:产业升级与教育创新共生
车企通过研学渠道发现潜在技术人才,如蔚来“未来工程师计划”已签约15所高校合作;教育端则实现“课本知识场景化”,合肥某重点中学将物理课搬进车企实验室,用电机扭矩计算替代传统习题。这种融合不仅催热旅游经济,更在产业升级与教育创新间架起桥梁,为“科教兴皖”注入新动能。
从车间到课堂,从制造到智造,安徽正以汽车产业为引擎,驱动研学旅游从“观光式”向“深度体验”迭代,书写产教融合的新范式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