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再度成为全球焦点——第十七届欧亚经济论坛以“新丝路·新机遇·新未来”为主题,汇聚53国政商学界代表,共探欧亚大陆可持续发展路径。这场跨越里海与黄土高原的对话,正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注入新动能。
丝路新起点:从“通道”到“生态”的战略升级
十年前,“一带一路”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破题;十年后,欧亚经济论坛将焦点转向绿色发展与数字转型。哈萨克斯坦代表团带来的“光伏-氢能”一体化项目,与中亚国 家的“零碳物流走廊”计划形成呼应;中 国新能源企业展示的“沙漠光伏+储能”技术,则为中亚干旱地区提供治沙与发电双赢方案。正如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:欧亚大陆正从“陆上桥梁”转型为“绿色创新枢纽”。
挑战与破局:地缘博弈中的协同智慧
欧亚大陆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三重矛盾:俄乌冲突后的能源格局重组、中亚水资源危机、数字技术标准壁垒。本届论坛上,中俄提出的“跨境碳交易机制”、中 国与中亚五国签署的《数字丝绸之路合作宣言》,以及欧盟代表倡议的“欧亚绿色投资银行”,均试图通过制度创新突破僵局。哈萨克斯坦战略研究所所长指出:“合作需要超越零和思维,将竞争转化为互补。”
未来图景:从西安到鹿特丹的可持续价值链
论坛闭幕式发布的《欧亚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》勾勒出清晰路线图:2030年前建成10个跨境绿色产业园区,实现中欧班列100%清洁能源化,推动数字贸易规则对接。当西安港的智能集装箱装载着中亚有机食品驶向欧洲,当阿拉木图的“风-光-储”电站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注入绿电,一个跨越万里的可持续价值链正在形成。
从张骞出使的驼铃到中欧班列的汽笛,从“钢铁丝路”到“绿色丝路”,欧亚经济论坛正以可持续发展之名,重写人类文明的互联篇章。当各国代表在《西安宣言》上签下名字,他们书写的不仅是合作协议,更是一个关于共同未来的承诺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